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学院简介

1988年学校设立计算机科学系,其前身是1978年开始招生的计算技术本科专业,首开内蒙古地区高级计算机专门人才培养之先河,1994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1997年成立计算机学院。2000年获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2005年依托计算机学院成立软件学院,2006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2018年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2023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4年软件学院获批为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49月依托计算机学院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合署办公,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人才培养】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电子信息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包括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5个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软件工程是自治区一流培育学科。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并且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自治区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现有在校生2099名,其中在校博士研究生92人、硕士研究生948人、本科生1059人。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辅及管理人员17人,师资博士后2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研究员)3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0人,有9名教师在国外高校获得博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69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自治区“草原英才”8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4人,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高层次人才12人。

【平台团队】学院设有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态大数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和部委级科研大平台,多语种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与服务软件、大数据分析技术3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网络协议工程与智能信息处理、云计算与软件工程两个团队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蒙古文软件研究与开发团队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物联网团队入选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

【科学研究】学院在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语音识别与合成、遥感图像处理、物联网与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形式化方法等研究领域已形成明显优势,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近5年来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11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总立项经费6000多万元。参与制定国家、地方和团体标准7项。在TSETCTMCTSCTASLPTWCTMM等本学科国际顶级期刊和INFOCOMUbiCompICCVCVPRACLWWWSIGIRMMAAAIIJCAIICASSP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0余篇。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CCF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内蒙古自然科学二等奖等14项科研奖励。

【社会服务】学院开发出国内首款蒙古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系统、蒙古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支持多字体的蒙古文OCR系统、蒙汉机器翻译系统、传统蒙古文与西里尔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蒙古文手写识别系统等,填补了我国民族语言智能信息处理领域多项空白,并广泛应用于宣传、教育、政务和安全等多个领域,对民族语言智能化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麒麟软件公司联合研发的“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蒙古文版)V10”入选2023年公众关注的内蒙古十大科技进展。建成了存储蒙古文古籍文献最多、检索分析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北疆文化古籍资源库平台”。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主动服务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聚焦“北疆多语种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生态大数据技术”“草原家畜智能育种技术”“绿色低碳算力网络技术”“天空地智能感知技术”“多模态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等急需关键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产出顶天立地成果,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49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路235号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

版权所有 ©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